关于对县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0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12-20
作者
来源:
县政协提案委
尊敬的张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滑县地处黄河故道,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非遗资源大县。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成效。滑县非遗已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十大类别,截止目前,已列入滑县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57项。如何更好的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守正创新,始终是我们不断探索的内容,传承和创新是意味着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适应现代生活的创新模式。
一、持续非遗进校园。近年来,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孩子近距离接触、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多滑县非遗传承人深入到教育领域向学生推介宣传,形成培养年轻一代兴趣和爱好的良好氛围。国家级非遗项目滑县木版年画保护单位滑县文化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滑县木版年画进校园”活动100余场,国家级传承人韩建峰、省级传承人耿建社、县级传承人李鹏亮等人也相继到河南科技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开展讲座、授课。县级非遗项目郭氏景泰蓝与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河南工学院艺术学院长期合作授课、研究;醒华乐腔、宋氏老八章古琴斫制、景泰蓝到河南示范大学参与“文化遗产月活动”,为学生展示作品、教授技艺知识、体验制作过程;省级非遗项目吹糖人、故道家纺老粗布、秦氏绢艺、道口烧鸡等传承人分别到滑县中小学开展讲座;非遗文化所到之处皆受学生喜爱,但纳入学校常规教育内容还任重而道远。
二、培养后继传承人才。非遗保护离不开人的活态传承,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目前,我县已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4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近年来,我局指导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编制传习计划并按要求开展传承人生产、传徒授艺、展示交流等传习工作,鼓励传承人传习授徒200余人次。为提升传承人素质水平,组织传承人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班、河南省曲艺培训班、非遗文创研修班、河南省(传统医药)保护和传承培训班。同时,我局组织开展滑县传统工艺振兴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邀请省、市相关领域等6位专家教授讲课,对非遗传承人免费培训非遗保护和传统工艺振兴相关知识。
三、文旅融合促进发展。文旅融合是近几年文化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相结合更能促进传承发展。近年来,围绕4A级景区道口古镇范围内,打造开设非遗店铺22个,展销50余家非遗相关产品;在大王庙文化园院建设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展馆,整合展示木版年画、大弦戏、大平调、二夹弦、秦氏绢艺、道口古庙会、竹马舞、老粗布织作技艺、道口烧鸡制作技艺等20余家非遗项目;3A级景区道口大曲文化园展示内容依托县级非遗项目冰堂春酒酿造技艺;组织滑县非遗精品项目入驻3A级景区堤上村“白马林谷”民宿;县级非遗项目付氏黑陶长期入驻东小庄开设工坊展示;滑县非遗产品入驻滑县4A级景区道口古镇“北牌坊街区”非遗超市、“西纸厂”6号仓展示展览;先后接待中央统战部、中央驻豫帮扶单位及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大会人员700余人。创作编排沉浸式情景剧《印象滑县·义兴张》在滑县4A级景区道口古镇、滑县大运河研学基地等地圆满完成6次正式演出,演出现场观众座无虚席,观众掌声不断、反响热烈。
四、争取政策支持。申请2023年国家级项目保护经费115.5万元用于大平调、大弦戏、二夹弦传承实践、购置用具、传播、研究等;申请省级项目保护经费30万元用于老粗布制作技艺、黄塔膏药技艺研究、传习传承、展示推广等。每年申请国家级传承人补助每人2万元、省级传承人每人0.6万元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工作。
五、完善数字化保护保存。近年来,我局联合县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了非遗培训短片19个并发布到滑县有线电视台点播频道“文化滑州”推介宣传;文化遗产日期间录制非遗短片12个在多媒体持续展播1个月;另外,通过“滑县非遗”抖音、快手平台宣传发布非遗短视频173条;联合融媒体拍摄制作非遗专题片25部;完成录制滑县大弦戏23 部、滑县大平调20部、豫剧23部等传统戏剧整本剧目数字化保存工作。
六、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指导传承人挖掘整理戏剧剧本、曲牌10余个;研究创新乐器4件;开发研究滑县木版年画、老粗布、秦氏绢艺等新元素内容作品;先后印发《关于滑县民间手工艺品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对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对滑县稀有剧种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加强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等调研文章;出版了《滑县木版年画》和《滑县大弦戏》、《滑县大平调粹编》、《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等书籍;制定了《滑县木版年画保护规划》;制定了非遗传承人评定、退出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3个;设计完成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并使用;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滑县非遗保护规划》《滑县大运河非遗保护指南》。
七、举办非遗展示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开展北京恭王府滑县木版年画保护成果展”“中国锡器文化节”“非遗文化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10余项大型非遗展示活动;组织开展滑县木版年画、吹糖、景泰蓝、古琴、乐腔等非遗项目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100余场;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173条非遗视频,累计点赞量2.7万个,其中配合文旅部非遗司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中,“滑县非遗”抖音号受到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局全国通报表扬。每年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组织40余项非遗项目现场制作演示、展示、展演,现场群众门庭若市、络绎不绝,线上媒体直播观看群众累计20万余人次。
八、创新发展新思路。滑县深入学习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促进非遗资源合理利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作出了相应措施和成效,鼓励非遗传承人运用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相关技艺,传承人积极研究新作品,打造特色文创产品。近年来完成“十二生肖福”吊坠、布艺“虎头鞋”“寿龟”“滑州舞狮”、乐器“多音板胡”“板胡变调器”、锡器“蝉形锡茶则”滑县木版年画、孔氏绣鞋、李家乐器、安绣、牛姐布艺香包、郭氏景泰蓝、宝盛祥道口烧鸡、贵和祥木梳等非遗项目文创产品66种2万余件。
九、数据库逐步完善。滑县已逐步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57项;保存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数据资料,逐步完善建立非遗数据库。
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今后,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财政、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培训、宣传、研究等工作,与旅游、教育、广电等部门沟通协调,在教育推广、旅游融合、活动宣传等方面继续努力,更好的保护传承滑县非遗文化,共同推进滑县非遗文化创新发展。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文化、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