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预决算 >> 滑县财政预决算

关于滑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4-08-08 作者 来源: 滑县人民政府

                关于滑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3月27日在滑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滑县财政局局长    许 业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滑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其困难的一年,也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财政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积极克服大规模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减收增支因素的不利影响,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提供了财力保障。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886万元,为预算的101.2%,同比增长12.3%。

分级完成情况

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273万元,为预算的112.7%,增长19.4%,占全县一般预算收入的61.4%。

乡镇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13万元,为预算的87.1%,增长2.6%,占全县一般预算收入的38.6%。

分项完成情况

全县税收收入完成17942万元,其中,国税部门完成4443万元,同比下降16%;地税部门完成11837万元,同比增长19.6%;财政部门完成1662万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县非税收入完成6944万元,增长4.8%。

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0806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我县完成的收入,加上上级财政补助和税收返还及一次性专项追加支出补助等,减去上解因素,全县形成总财力170806万元。

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0806万元,为年初预算102594万元的166.5%,同比增长37.2%、增加4.62亿元。县本级财政支出完成15219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74%,同比增长41.9%;乡镇级财政支出完成1860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23%,同比增长8.1%。

主要支出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447万元,为预算的120.4%。其中上级追加1030万元,主要有:第二批耕地开垦费项目资金441.8万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补助145.8万元、计划生育方面资金384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7963万元,为预算的177.6%。其中上级追加政法经费2765万元,主要有:公安2059万元、法院427万元、检察202万元、司法77万元;

教育支出50000万元,为预算的115.3%。其中上级追加16805万元,主要有:“两免一补”及公用经费资金9734.6万元、校舍建设维修项目资金3166万元、普九化债资金2810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517.1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专项资金328.6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1830万元,为预算的168%;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21万元,为预算的235.4%。其中上级追加861万元,主要有: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资金196万元、文化资源共享项目资金186.3万元、乡镇文化站建设资金181万元、农村电影放映补贴85.1万元、农家书屋项目资金58.2万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资金38.1万元、图书馆设备购置资金30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89万元,为预算的283.1%其中上级追加5327万元,主要有:就业补助1626万元、廉租住房补贴1524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20万元、抚恤类补助285万元、退役安置资金147万元、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123万元、保障性住房资金102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17318万元,为预算的334.6%。其中上级追加12584万元,主要有:新农合资金7223.9万元、医院建设项目资金2712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1243.8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84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348万元;

环境保护支出4384万元,为预算的323.6%。其中上级追加3124万元,主要有: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资金720万元、污水处理项目资金700万元、废水处理项目资金680万元、退耕还林资金517万元、环保综合治理项目资金100万元;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782万元,为预算的128.6%。其中上级追加350万元,主要有:乡镇供水管网建设工程补助200万元,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150万元;

农林水事务支出23764万元,为预算的345.4%。其中上级追加14622万元,主要有:农业支出10816万元、林业支出435万元、水利支出2951万元、扶贫支出420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7348万元,为预算的110倍。其中上级追加6381万元,主要有:车购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资金3062万元、农村道路建设国债资金1137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资金875.7万元;

采掘电力信息事务支出657万元,为预算的286.9%。其中上级追加343万元,主要有:淘汰落后产能财政补助资金270万元、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资金50万元;

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事务支出6188万元,为预算的25.6倍。其中上级追加5970万元,主要有: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768万元、产业集聚区省财政补助1000万元、油料倍增计划资金517万元、万村千乡工程资金168.6万元;

其他支出907万元。

由于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上级加大了投入力度,部分项目比年初预算增幅较高。

全年收支相抵,动用财力547万元,用于消化县乡历年财政赤字。

3.基金和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全县基金预算收入6152万元,增长356.4%;基金预算支出9472万元,增长42%。全县预算外资金收入8120万元,支出9003万元;县本级预算外收入6858万元,支出7291万元。

(二)全力抓好财政收入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和财政形势,财税部门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强化征管、税源监控、清理欠税、稽查促收等方面狠下功夫,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确保了预算收入任务的完成和均衡入库。一是集中骨干力量,开展翔实的税源调查,为全年收入预算安排和执行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分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督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落实激励机制,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和增收奖励力度,提高乡镇的增收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协调机制,加强信息交换,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五是加强重点税源监管和小规模纳税户的管理,科学核定税负,实施动态监控,全力实现收入目标。

(三)积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从经济到财政的理念,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服务项目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立足于巩固农业大县地位,大力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向省、市财政部门推荐项目79个,到位资金1.51亿元,服务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等。

积极争取四批中央扩大内需上级资金14919.1万元,县本级筹集配套资金5512万元,保障了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建立产业集聚区发展投融资平台,扩大注册资本,积极开展投融资业务,投资2.2亿元,在产业集聚区购地427亩,开工建设42套24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项目,目前14套标准化厂房已基本完工。

全年为重点企业担保贷款6399万元,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

争取产业集聚区省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资金68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资金350万元,结构调整资金252万元,金融部门涉农贷款奖励资金175.4万元,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等76.6万元,有力服务了企业应对危机、加快发展。

(四)不断增加“三农”投入

不折不扣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全年发放补贴31206万元,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13373.4万元,“两免一补”资金9896.4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416.9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367万元,良种补贴4588.7万元,能繁母猪保险补贴和奶牛补贴68.7万元,石油价格改革补贴125.1万元,退耕还林补贴369.8万元。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补贴农机具2598台件,补贴资金1330万元。

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各级财政投入2392万元,实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保证农田得到及时灌溉,为大旱之年粮食丰产奠定了基础,巩固了全国产粮大县地位。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争取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8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2214.5万元,专项用于农田基本建设。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拨付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6459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27公里;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2700万元,14个乡镇47个村54000人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补助资金109.2万元,新增便民农家店182个,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大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力度。投入专项资金1128万元,维修改造城关、焦虎等7个乡镇中小学校舍13820平方米。

建立村级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全年拨付村级经费3172.6万元,其中村干部报酬1541.6万元、组干部误工补助362.2万元、办公经费1268.8万元,村干部报酬全部实行工资折发放,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确保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立足于让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优化支出结构,在较好保障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公检法办公办案经费的基础上,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县乡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筹措专项资金6692万元,保证了全县11405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顺利实施;继续落实好 “两免一补”、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等工作,足额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投入450万元,支持高中建设。

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筹措资金1277.3万元,支持落实特定就业政策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发放培训补贴资金130万元,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等10009人;新增小额贴息贷款2441万元,贴息20.4万元,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城镇低保金1393万元,符合条件的9454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人月均补差标准达到130元;筹措农村低保金271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600元/人·年和1100元/人·年,保证了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筹措资金290.4万元,用于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等;加快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县财政补助110万元,在7个乡镇完成敬老院建设2846平方米。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农民114.1万人,参合率99.5%,兑付补助10013.6万元,受惠农民322717人次;投资203万元,新建白道口、上官、半坡店等乡镇卫生院病房楼3500平方米,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

加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投资1840万元,建设廉租住房2.3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03.1万元,投资232.9万元购置26套小户型楼房,用于增加廉租住房供应。

支持城镇建设投入350万元,支持景观路灯设施维修、解放南路建设工程等项目;投入1023万元,启动大功河护坡治理和亮化以及大功灌区农田灌溉等工程;筹措资金237万元,用于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管理和背街小巷治理;支持解放南路、工人路等县城主干道工程建设,改造旧城道路,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投资345万元,改造自来水管网1万米;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今年上半年可投入运行;投入资金46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安排专项经费324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修编工作。

(六)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强化预算监督工作。对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全程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支出事项的合理性、合法性审核,全年拒付不规范发票752份、不合理支出520万元,监督外地供应商在我县代开发票32笔,增加税收170万元。

深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票控费,源头控收,全年实现政府调剂收入338.6万元,重点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污水处理、廉租房购置和消防救灾支出。强化土地收入监督管理,全年征缴入库3685.1万元,同比增长282%;代征税费1427.5万元,同比增长472%。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集中3个多月时间,对全县978名农村会计分期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在22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设立23个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澄清家底,完善制度,集中管理。

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不断完善“量、价、费”分离评审,探索实施市场询价、综合指标造价、工程量清单、评审结合等新方法,全年完成工程评审项目276个,评审金额66635.7万元,审减率23%。

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强化内部管理,推进阳光采购,提高采购效率和资金效益,同时注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优先选择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全年采购项目预算17960.2万元,实际采购额14792.7万元,同比增长37.7%,节约资金3167.5万元,同比增长106.2%。

严格财政监督检查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年内检查69个行政单位,违纪单位补缴税款和非税收入150.7万元。加大“小金库”治理力度,追缴财政资金36.4万元,对违纪单位和责任人罚款27.5万元,责令上缴非税收入106.3万元、补缴税款8.4万元。

各位代表,一年来,财政工作面对挑战,克难攻坚,服务大局,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财政实力又有新提升,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全力支持、悉心指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看到,财政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省财政厅的预测,财政收入将进入新一轮低速增长期,我县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迫切需要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扩大经济总量,涵养培育税源,为公共财政建设提供财力保障。二是财政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人均财力水平依然偏低,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三是财政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专项改革正在向纵深拓展,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尚待巩固完善,迫切需要财政、相关职能部门和预算单位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四是财政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是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财政部门仍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更好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各职能部门落实县委工作部署提供优质、高效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根据省市经济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0年财政工作和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大任务,牢牢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筹措和安排配套资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落实,发挥好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狠抓增收节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对三农、产业集聚区和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促进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0年预算安排的主要指标如下: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初步安排27625万元,比上年决算增长11%。其中,国税部门4950万元,地税部门13520万元,财政部门9155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19413万元,其中县级收入安排31074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提前列入63324万元,上级专项追加指标提前列入25015万元。上述全县收支预算仅是指导性的,按照《预算法》要求,各乡镇的财政收支预算,根据本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自行安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执行。

2010年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情况是:

一般预算收入11738万元,其中国税部门1021万元,地税部门3012万元,财政部门7705万元。按上述收入预算和现行财政体制,加上当年上级专项补助提前列入的项目,县本级可供安排支出的总财力为91723万元,支出预算初步安排95172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提前列入因素(注:教育9089万元、医疗卫生4833万元、农林水事务374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940万元、环境保护854万元、公共安全675万元、其他支出301万元),县本级财力安排支出73736万元,同比增长17.3%,收支缺口3449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是:

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142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0.5%;

公共安全支出6002万元,增长18.8%;

教育支出42166万元,增长11.7%;

科学技术支出1093万元,根据有关法定原则安排;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88万元,增长17.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22万元,增长41.7%;

医疗卫生支出9458万元,增长66.9%;

环境保护支出1816万元,增长10.4%;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81万元,增长109.8%;

农林水事务支出7253万元,增长7.3%;

交通运输支出127万元,增长89.6%;

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51万元,增长9.6%;

其他支出4995万元。

2010年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继续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标准与上年持平。大力支持十项民生工程建设,切实办好一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项目,加大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公益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投入力度。落实好县委重点工作部署,支持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突出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坚持科学发展,引导培植,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围绕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集聚区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加强与对口厅局的衔接,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实现借力发展;抓好省直管县的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财政更多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做好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拓展财政增收空间。二是支持经济转型和工业提速增效。积极争取和落实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资金,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完善投入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三是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项目贷款;加快退税和涉企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利用好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二)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继续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目标,以扎实详尽的税源排查为基础,以严格奖惩机制和综合治税为抓手,不断完善征管措施,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强重点税源监管和小规模纳税户管理,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严格票据管理,发挥“以票控费、以票控税、以票促收”的基础性作用,监督各项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加强经济财政分析,积极做好形势预判、财税政策研究和收入分析预测工作,及时反应,积极应对,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三)坚持优化结构,有保有压,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基本支出和重点支出。一是确保工资、津补贴、机构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二是不断加大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三是树立“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理念,积极争取和筹措项目资金,支持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四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事,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

(四)坚持统筹城乡,服务三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一是扎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下乡补贴等各项补贴工作,充分发挥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扩大农村消费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政策作用。二是支持粮食稳产增产。借助国家打造粮食生产战略核心区的机遇,大力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大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综合运用资金扶持、贷款贴息、专项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发挥农业大县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四是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投入;支持农村文化站、卫生室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促进农村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工作,积极探索其他乡村债务化解途径。

(五)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和年初预算到位率;狠抓预算执行,硬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探索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预警,防范财政风险。二是进一步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充分体现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高效透明的财政增收激励机制。三是继续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专项资金报账制等财政支出制度改革,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继续完善农村“三资”管理、涉农补贴“一折通”等,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实现保值增值和资产、资金、资本有效利用。四是强化财政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人、财、物基本情况,做到情况清楚、数据准确;加强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健全规范财政内部制约机制;加强财会队伍管理和培训,抓好财会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五是加强财政监督。逐步建立覆盖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重大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政府投资评审项目、十项民生工程资金等的监督检查,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合规、有效;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稽查力度,实现源头控管;严格责任追究,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和信息披露力度;加强财政监督成果利用,使财政监督成为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推进政策落实、检验工作成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及社会监督,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通过接受监督改进财政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六)坚持从严管理,廉洁理财,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完善制度约束,全方位、多领域加强管理,确保系统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要强化教育、锤炼队伍,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科学理财、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的财政精神;二要崇尚新风、勇挑重担,大力倡导“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廉洁意识、文明意识”七种意识;三要倾情服务、提升形象,坚持“一流工作机制、一流工作效率、一流员工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务水平、一流工作业绩、一流社会信誉” 七个一流的工作标准;四要提高素质、加强管理,着力打造“学习财政、服务财政、法治财政、创新财政、绩效财政、和谐财政、活力财政、清廉财政”。

各位代表,2010年财政工作光荣而艰巨。我们将继续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联系方式: 0372-8669629网站声明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07324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

邮编P.C.456400   建议使用 1366x768 分辨率 IE 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河南合正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1/06 09: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