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9年专题 >> 理论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 2024-05-22 作者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理念内涵。

  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能力。人类社会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理念内涵。

  符合创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形成逻辑。创新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发展生产力的要素,既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促进资本积累、改进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效率,也能够通过把先进科学技术融入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对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经济增长视角看,创新一般是指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的活动,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需求、新供给、新组织等。创新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源。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发展过程是具备相应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通过新型劳动工具作用于新型劳动对象的过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生产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勃发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从整体上推进产业体系从传统走向现代。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摆脱单纯依靠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增长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技术,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进而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变革。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带来生产力要素结构中实体性要素与非实体性要素结合的广度、深度、频度深入拓展,推动生产力加速迭代跃升,体现出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把握住了当今世界这个影响深远的变革趋势,深刻揭示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是基于算力、算法和数据等关键要素发展起来的、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代表性技术。要进一步加快以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针对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构建重点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大力发展智能产品,以制造业全流程智能改造实现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符合协调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学会“弹钢琴”、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强调发展要素的优化组合、发展结构的平衡协调。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处理好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不仅要通过创新促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等新型生产力要素从量变向质变发展,更要实现新型生产力要素合理匹配、优化组合的跃升,从而形成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生产函数,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快速提升。

  新质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内涵,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承载和区域结构布局的平衡性协调性。从产业载体看,要注意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备性、先进性、安全性,在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同时,重视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传统产业和产业链上,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从区域布局看,要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质生产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发展能力,要求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生产活动,推动人类自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内涵,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以及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科学反思,蕴含重大理论价值。一方面,将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另一方面,将生态环境等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将生态系统作为经济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路径,也是对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关系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总结和理性升华,推动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范式。

  以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度重视自然资本增值,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形成和完善绿色低碳供应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永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符合开放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市场边界的扩大,会引发生产规模扩大、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进一步集中、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生产效率和总产出的大幅提升。特别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人员、知识和思想在全球范围的交流,有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万物互联的数字社会加速到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全球化特征越发明显。因此,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开放中不断拓宽生产力要素系统的边界,支撑生产力结构系统升级,并驱动生产力功能系统的整体协调与全面发展,实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旗帜鲜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既是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发展方向,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符合共享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生产力发展与共享发展的关系。生产力发展为共享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一个国家或社会要实现共享发展,前提是具有高水平的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则需要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因此,推动共享发展,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发展带有根本性的标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这一标准的体现。应当看到,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共享发展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要坚持的共享发展,不仅包括最终目标意义上的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还包括实现途径上的“共建共享”以及发展过程由低级向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共享”。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牢牢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发展的最终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入发展,要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包容性,积极预防和弥合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技术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最大程度地扩散应用,通过教育培训推动劳动者技能更好适应数字技术进步,让数字经济红利更广泛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2日 09 版)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滑县道口镇解放路中段联系方式: 0372-8669629网站声明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07324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

邮编P.C.456400   建议使用 1366x768 分辨率 IE 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河南合正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1/03 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