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
2020-06-19
作者
来源:
滑县人民政府
原标题: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我市凝心聚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举办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理论研讨会。现将理论研讨会发言稿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举精神之旗 谋脱贫之计 走好高质量脱贫致富路
林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起富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精神,林州市探索创立了“1+N”脱贫攻坚工作模式。
“1”是指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20世纪6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紧跟其后的“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续写了林州人高举精神旗帜,战贫困、奔小康的不朽传奇!“红旗渠都能修成,还有什么干不成?”正是在这种伟大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林州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N”是指N项工作机制,就是在做好脱贫攻坚常规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林州实际,创新思路、探索构建的开放性工作体系。一是弘扬红旗渠精神,拓展志智双扶内涵外延。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工作思路,出台《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力开展精神扶贫的实施意见》。突出精神扶贫,广泛开展红旗渠精神进基层系列活动;倡树敬老风尚,探索施行孝善基金养老扶贫办法,引领倡树养老敬老好风尚;在镇(街道)设立扶贫励志超市,对积极参与务工增收、产业增收、孝善友爱等活动的贫困户,给予不同积分奖励。二是发挥“能人效应”,充分激发社会帮扶潜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络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能人”进村级班子,回乡一人、致富一方;贤才助推“新乡风”,贤能带动“新发展”,五龙镇郝合兴先后捐款800多万元;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76家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三是落实落细精准要求,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一方面把精准的思维方法、工作模式和制度机制融入农村微腐败治理,创新建立“村居巡察、以巡促治”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巡察村(居)全覆盖,另一方面激发“我要脱贫”内生动力,引导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
扶志扶智相结合 决胜脱贫攻坚战
文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牛朝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扶志、扶智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为全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可靠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
开展精神扶贫,打牢思想基础。组建政策宣讲团,常态化深入镇、村宣讲相关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解疑释惑,树立脱贫信心;开设扶贫“小课堂”,挖掘励志典型,组织贫困群众讲述扶贫励志小故事,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树立想致富、敢致富、会致富的决心;成立心理扶贫工作队,疏导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开展文化扶贫,涵养脱贫风尚。把移风易俗、文化下乡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巡演活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高。依托“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调解、监督与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全面涵养文明乡风。抓好教育扶贫,拔掉致贫穷根。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实施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完善控辍保学责任制,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加强产业扶贫,提升致富能力。谋划“村社户+基地”经营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全区40户贫困户入社分红;拓宽就业渠道,助推贫困人口就业,全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100%就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文峰区将持续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克服疫情影响,不让一人掉队,为安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助力添彩!
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 孙红梅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难度最大、工作链条最长、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十三五”期间,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集中在林州市,共有2429户6492人。2017年12月,所有易地搬迁人口提前完成了搬迁安置任务。2018年以来,我们将工作重心转到后续帮扶上来,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努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构建组织体系,强化社区管理。加强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大型安置点幸福家园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足额标准配备9名工作人员,其余7个小规模安置点由各相关镇配备不少于3名工作人员。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在“搬得出”的基础上,为实现“稳得住”,各安置点严格按照有幼儿园、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卫生室、有社区服务中心、有文化活动场所“5个有”标准,完善了8个安置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帮助搬迁人口稳定入住。
突出产业就业,保障增收脱贫。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把发展产业、安排就业作为增加搬迁群众收入的根本之策。动员全市40余家重点企业降低门槛,提供222个岗位供搬迁人口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464人。鼓励支持搬迁人口就业创业,安排财政资金对积极务工的贫困人口进行奖励, 1300余人在建筑业、商贸业、家政服务业等行业实现自主就业、创业。累计培训易地搬迁群众1936人,将每月25日定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行动日”,为搬迁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岗位对接等服务。
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内生动力。开展“五新”示范社区创建,让广大搬迁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不断提高搬迁群众感恩奋进奔小康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引导50余名搬迁群众自行组建了锣鼓秧歌队,组织文艺会演,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履职尽责决战脱贫 奋力拼搏助推振兴
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 吉福兵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作为,强化措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助力添彩。
不忘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农业农村局以提高脱贫质量为核心,健全稳定农业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对已脱贫人口做到脱贫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项目,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持续奋斗,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市农业农村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制订、资金投入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重点抓好产业衔接、人才衔接、规划衔接、组织衔接、政策衔接,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压实责任,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全市1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产业扶贫作为抓好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底线性任务,重点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品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档升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产品产销对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助脱贫,以产业促振兴。充分发挥产业、人才、文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等五大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的作用,把乡村振兴各项硬任务落实好、完成好,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以文体旅深度融合创新助力脱贫攻坚
市文广体旅局党组成员、调研员 董明胜
3月6日,全国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就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重大部署,吹响了脱贫攻坚总攻冲锋号。文广体旅局以融合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助力脱贫攻坚。
以创新思维把握新形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受阻,贫困人口增收困难,给扶贫工作增加了新难度。4月16日,我市发布了《关于“迎客入安”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景区门票优惠、开通免费旅游交通专线、推出惠民旅游精品线路等12条硬核举措,拿出“真金白银”推进我市文旅复苏。
以创新视野找准着力点。我市以打造文化旅游千亿级产业为牵引,加快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文化创意、演艺精品、体育赛事等进景区,使景区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促进文旅产业跨界融合,让旅游业态更丰富,培育具有引领力的文旅新业态。依托殷墟、红旗渠等特色文旅资源,打造山水游、红色游、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以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为载体,全面完成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智慧化改造,建设市级智慧旅游平台。
以创新举措促进志智双扶。广泛开展文体旅融合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管理试点工作。持续开展“321”公共文化共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快乐星期天”等活动,打造10个乡镇文化品牌活动,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圈”。开展“文化志愿者乡村行”活动,加强文艺技能培训,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带头人等各类人才培训。
打好三大战役 决胜脱贫攻坚
市扶贫办四级调研员 王占坤
确保今年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安阳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任务,必须高质量完成。
打好高质量脱贫战役,确保今年年底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立足资源禀赋,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创新带贫载体,完善利益联结,带动贫困家庭发展产业、就业创业,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坚持现行标准,持续排查扶贫政策落实方面容易出现盲区、遗漏的环节和领域,及时加以解决,确保年底贫困人口“三保障”巩固提升。针对特殊贫困群体,强化落实低保、医疗、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按户施保、应保尽保。
打好有效防止返贫战役,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完善高效组织领导机制,专人专责专班推进,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保持政策持续稳定、脱贫人口应享尽享,做到摘帽不摘政策;各级定点扶贫单位、驻村帮扶干部继续扛牢责任,与贫困群众心贴心、手挽手接续奋斗,做到摘帽不摘帮扶;强化脱贫攻坚全领域、全过程管控,做到摘帽不摘监管。
打好有力阻止致贫战役,有效控制贫困人口增量。完善近贫预警、临贫即扶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加强对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常态化排查,逐户研判、分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根据台账落实分级服务,实施产业就业、政策惠民、保障兜底、防贫保险等精准帮扶,有力阻止致贫。推广“3+2+1”供养模式,用足用活兜底保障政策,解决特殊困难人员政府兜底保障托底线问题。
发挥党校优势 开展特色帮扶
市委党校副校长 赵正森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党校在帮扶殷都区伦掌镇大五里涧村和安阳县白璧镇西裴村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校智力优势和智库作用,创新帮扶措施,积极主动作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特色帮扶工作。一是坚持以思想教育激发内生动力。针对村党员干部队伍现状和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等实际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抓起,在大五里涧村开办第一书记“小讲堂”,确定每月5日、15日、25日为“小讲堂”日,市委党校选派教师到村授课,为村里的党员和群众解读政策、传授知识,激发并增强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主动脱贫的勇气和信心。二是坚持以政策宣讲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大局。从2018年起,开展“送党课下基层”“送理论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开展百场宣讲”等义务宣讲活动100余场,累计受益群众1万余人次。三是坚持以调研科研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近年,我校积极发挥学术专长和智库作用,制定并落实到基层蹲点调研制度和科研激励制度,加强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主持调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课题近20项,在党报、党刊等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切实发挥了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职能。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市委党校将继续发挥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继续办好第一书记“小讲堂”,强化提升帮扶村整体能力素质。创新党支部“手拉手”活动形式,发挥市委党校师资优势和智库作用,在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西裴村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选优配强宣讲队伍,持续开展好“助力脱贫攻坚、开展百场宣讲”义务宣讲活动。发挥智库作用,加强教师蹲点调研和挂职锻炼,重点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突出难题的科研攻关,不断推出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发挥党媒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安阳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郭建华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媒的重要坐标定位,也是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扶贫宣传格局。采用“长期栏目+不定期宣传”方式,全方位展现脱贫攻坚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是党媒应尽之责。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党媒要在以下几方面下更大功夫:一是促使扶贫新闻区域分布均衡化,既要在扶贫重点区域、热点区域抓“活鱼”,又要到鲜有人至的深度贫困地区挖掘鲜有人知的感人故事;二是创新内容和形式,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增设新的专栏专题,优化议题设置效果,另辟蹊径采写创新之作;三是统筹搞好扶贫领域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激浊扬清,促进工作;四是进一步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凝聚新闻宣传合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扶贫宣传格局。
创新新闻公益扶贫模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题是信息鸿沟难以跨越,而媒体传播的大众属性可以更大范围地将扶贫信息传递给更多受众。在新闻扶贫方面,党媒可以大有作为。比如,推出脱贫攻坚公益宣传专栏,对贫困地区旅游景点和特色产品分批进行免费推广和广告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品牌公益行动,组织公益大使、名人、企业家“助农团队”深入贫困地区打通产业链条、塑造产品品牌;实施扶贫培训计划,组织社会资源,培训年轻自媒体导游、优秀扶贫干部、手工业店主等不同职业的学员,通过内容创作传播家乡风土人情、特色产业、品牌产品,实现“造血式”扶贫。
打造“亲历脱贫攻坚”党建扶贫教育基地。党媒可结合推进“记者基层行”常态化、制度化,陆续在全市范围内打造若干个“践行初心使命、亲历脱贫攻坚”党建扶贫教育基地,组织党员记者轮流探访贫困村现状及脱贫攻坚成效,参与村集体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做好帮扶工作,并通过亲身体验,采写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新闻作品。
做伟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安阳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师文龙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能够见证和参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是人生的难得际遇。作为媒体人,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是记者的责任,更是新闻人的荣光。
忠实记录,不负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安阳广电媒体人与全国的媒体人一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四力”,以镜头、画面、声音为武器,深入我市每一个乡村,记录社会进步与变化的点点滴滴,记录时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
讲好故事,鼓舞士气。为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安阳脱贫攻坚,2018年,我台举办的“感动安阳年度脱贫攻坚人物”评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响强烈。在感动安阳2019年度人物评选中,依靠集约化经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滑县农民杜焕永又一次高票当选十大人物,展示了我市脱贫攻坚的新希望。
积极参与,助力决胜。为了彰显责任,我台长期开设《决战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我担当》《走基层 强“四力” 乡村振兴百村行》等一大批广播、电视、网络专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累计发稿4500多篇。
精准扶贫始于心 脱贫攻坚践于行
安阳师院驻林州市东岗镇大井村第一书记 连城
在林州市东岗镇大井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们充分发挥单位高校的行业优势,积极调动校内外资源,使大井村的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抓党建促扶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本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尤其是村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重视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能动作用,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凝聚人心,增强斗志。
办好惠民实事,齐心聚力共谋发展。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利益和实际困难,事再小也会竭尽全力去办好。
志智双扶,文化惠民暖人心。近年,我们充分发挥高校的行业、资源等优势,繁荣群众文化,营造精神扶贫、文化扶贫的宣传氛围,使得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想。我们从群众需要出发,立足于扶志、扶精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组织专家、教授根据群众的的需要到驻村开展培训、讲座等教育活动,让群众从中既得到实用的就业务工技能,又逐步树立了劳动致富光荣的思想观念。
对脱贫攻坚战中人的问题的思考
安阳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杨涌滨
留住人是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改善贫困村的人居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吸引力。各级政府要结合乡村振兴、“厕所革命”等重大工程,坚持科学规划、积极投入,有效提升广大贫困村的宜居度,大力消除城乡差别,创造留住人的基本条件。要大力发展产业,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绝大多数贫困村都是单纯的农业村,自然条件差、缺乏发展产业的意识和基础,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且水平较低,导致了贫困现象的发生。在后期的脱贫工作中,有的贫困村看到了缺乏产业支撑这个短板,但或是由于缺乏人才、资金、技术,或是急于求成,难以形成稳定的、可持续的产业业态。
用好人才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关键。贫困村要想快速脱贫、持续发展,选准用好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配齐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是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在徐州考察农村工作时强调的,“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要坚持政治标准,村“两委”成员要有坚强的党性、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坚持以德服人,以个人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影响、教育、感化群众,彰显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村“两委”班子成员要有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真才实学,要努力成为各自工作领域的内行人、明白人,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同时,还要加强对村“两委”人员的教育与管理。要求他们既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又加强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思想武装,提升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