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1000万以上”折射民生新成就新愿景
发布时间:
2017-03-05
作者
来源:
滑县人民政府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张辛欣、徐扬)翻开政府工作报告,5个“1000万以上”的数据格外醒目。
在讲到去年成就时,报告指出,去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安排中,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
5个“1000万以上”,既有成绩单,也有硬指标。去年的民生成绩单,实实在在,分量满满,彰显出党和政府言必信、行必果;今年民生工作的硬指标,含金量高,备受期许,满怀信心——
就业、脱贫、落户,这5个“1000万以上”,紧扣民生关键,聚焦民生重点,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如果把这5个“1000万以上”放到世界坐标中,就能更加深刻地懂得中国解好民生这道题,取得的成绩是多么的不易,制定的目标是多么令人激动。1000多万,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过去一年,我国在脱贫、就业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凸显党和政府有诺必践的行动力,令人振奋,更给人信心。
6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国英,来自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乡新群村。听到报告中关于去年脱贫攻坚的进展,她感触良多。
“这一年来我们村子变化可大啦!房子经过重新整修,去年路也修通了,我们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张国英笑着说,“以前我们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国家扶贫的政策好,我们全村482户几乎家家种植果树,年收入有20多万元。”
“以千万人口的量级取得成绩,确定目标,实属不易。”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都本伟说,这凸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瞩望未来,13亿人的巨大体量和民生期待,也使做好改善民生这篇文章的难度日益加大。同样的投入和方法,不少情况下难以取得与过去相同的“产出”。民生建设面临着“更进一步”的挑战。
比如,在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很多贫困地区属于历史极贫地区,改变面貌非一日之功,在新起点上推动扶贫开发,犹如登顶珠峰,不仅面临着罕见的难度,更将承受着日益紧缩的时间压力。
站在这个角度再去看报告提出今年几大民生的硬指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无疑会感受其中沉甸甸的分量,体会到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16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又有提高。”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表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稳住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平稳的底线之一。
人们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就业预期目标不降反升,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
“一个家庭有了就业,就有希望。”来自企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对报告中关于“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的提法十分赞同。他说,近年来,各级政府持续推动“双创”,呈现出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势头,这充分发挥了吸纳就业的海绵效应,也是去年新增就业1314万人的重要支撑。
“新发展理念的灵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参与感、满足感、幸福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指出,这5个“1000万以上”生动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