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农村版》:文化墙成风化俗 书画室精致典雅
发布时间:
2020-05-12
作者
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通讯员尚明达王社伟本报记者秦名芳
“河南省特色文化村”滑县慈周寨镇小果园村,整洁宽敞的街道两旁,各领风骚的书画文化墙成风化俗,农家小院的书画室精致典雅,居家过道里堆放着的树根透着灵气,小小村落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小果园村有475户、1520口人,村民以耕种打工为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村里就自发成立了文艺戏曲队,村里的笔杆子自编戏词快板,文艺表演闻名远近百余里。
小果园村村民徐学萍自幼酷爱书画篆刻艺术,先后师从李伏雨、徐之谦、高式熊、沙曼翁等名家。他在艺术生涯中刻苦自励,辛勤耕耘,成为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印社副社长、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殷契印社社长等职务,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书法赛事和展览并获奖,著有《徐学萍书法集》,生前供职于安阳市群众艺术馆,专业从事书法篆刻创作研究和辅导工作。
今年54岁的该村村民王兆卿继承父亲书法篆刻技艺的同时,6岁起就拜徐学萍为师,勤学苦练、潜心钻研。2000年以来,王兆卿在全国和省级书法篆刻大展赛事中42次获奖,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安阳市书协副主席。由于他艺术创作成绩突出,2005年,王兆卿被破格从一个“泥腿子”农民转为国家干部,现任职于滑县文化馆馆长。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惠农政策如春风化雨滋润农村大地,村民不愁吃花,但一些人精神生活匮乏。王兆卿和本村村民、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徐雨宾、徐景堂等,决定普及书法艺术,用正能量充实村民生活。
他们首先从自家开始进行父子传授,王兆卿的儿子王初心于2008年开办了“三人行美术学校”。徐景堂的大儿子徐曙光是国家级书协会员,在贵州开办工作室,专业从事书法篆刻;二儿子徐耀光是省级书协会员,在四川省开办书画工作室,他们家被誉为村里的“书法之家”。村民徐雨宾更是对书法事业如痴如醉,在做生意的同时,废寝忘食,常常含毫吮墨,被发展为省级书协会员,是村里书法协会热心的组织者和活动家。
2010年,王兆卿、徐雨宾、徐景堂等牵头成立了“小果园村书法家协会”,引导村民在种地打工之余笔耕墨舞。为了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他们对下一代手把手地“传帮带”,从汉字的演变、间架结构、行笔法则,到字体的审美价值、文化内涵等,通过一带一、面对面传授,使村里练书画、学篆刻、习根雕的人如雨后春笋,蔚然成风。
现在,小果园村有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2名、省级会员7名、县级会员16名、书法爱好者98名。有的获得了兰亭奖,有的参加了国展、省展,有的在市、县级展出比赛中多次夺魁拿奖。2016年,小果园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
小果园村的这些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平时分散在全国各地,或供职于机关学校,或做销售开门店,或种田稼穑收废品,或游走四方做职业艺人,或在建筑工地上搬砖运沙,闲暇之余总不忘调墨弄笔、伏案挥毫,村里的微信群里交流的是书画感悟和艺术构思,电话里切磋的是书法技艺和心得。
5月8日,书法爱好者、村民徐喜修对记者说:“我们村的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家家有书房案台,室室都摆放有茶台茗具,个个都是有品位的现代新型农民。”